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国产,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,又粗又深又猛视频国产,免费看片AV免费大片国产

<center id="1zbwm"><menu id="1zbwm"></menu></center>

    <small id="1zbwm"><menuitem id="1zbwm"></menuitem></small>

      當前位置: 深圳新聞網首頁>產經>科技>本日精選>

    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他們創(chuàng)造了“可充電”的世界

    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他們創(chuàng)造了“可充電”的世界

      分享
      人工智能朗讀:

      事實上,鋰離子電池拿諾獎是眾望所歸。諾獎官方的評價寫道:“They created a rechargeable world(他們創(chuàng)造了可充電的世界)?!?/h2>

      深圳商報2019年10月10日訊(記者袁斯茹)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時50分,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——諾貝爾委員會宣布,將此獎項頒發(fā)給美國固體物理學家約翰·巴尼斯特·古迪納夫(John B. Goodenough)、英裔美國化學家斯坦利·威廷漢(Stanley Whittingham)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(Akira Yoshino),以表彰他們在發(fā)明鋰離子電池方面做出的貢獻。三位科學家將平分諾獎獎金。

      事實上,鋰離子電池拿諾獎是眾望所歸。諾獎官方的評價寫道:“They created a rechargeable world(他們創(chuàng)造了可充電的世界)?!?/p>

      回顧過去六七十年間的科技飛躍,有兩項發(fā)明對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影響深遠。第一項是1947年誕生于貝爾實驗室的晶體管。它的出現(xiàn)改變了電子產品,奠定了全球經濟和現(xiàn)代文明的基礎,其發(fā)明者巴丁于1956年獲得諾貝爾獎。第二項發(fā)明是鋰電池。1991年索尼公司開始商業(yè)化生產鋰電池,隨后鋰電池產品逐漸取代了依賴晶體管的笨重電子設備。

      鋰電池拓寬了晶體管的應用范圍。如果沒有鋰電池,就不會有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等。當然也不會出現(xiàn)蘋果、三星、特斯拉等公司。但和晶體管不同的是,其發(fā)明者遲遲沒有得到諾獎的垂青。

      鋰離子電池的基礎是在1970年代“石油危機”期間奠定的。最初是使用新材料二硫化鈦作為鋰電池的正極。不過當時所用的負極材料部分是金屬鋰,電池電壓超過2伏,且金屬鋰反應性太高,導致電池很不穩(wěn)定,極易爆炸,無法廣泛使用。

      約翰·巴尼斯特·古迪納夫預測,如果使用金屬氧化物而不是金屬硫化物制成正極,則正極將可能提供更高的電壓。經過系統(tǒng)研究和艱苦的篩選,他在1980年證明了嵌入了鋰離子的氧化鈷(即鈷酸鋰)可以產生高達4伏的電壓。

      吉野彰以古迪納夫的正極材料為基礎,于1985年構建了首個商業(yè)上可行的鋰離子電池。他沒有在負極中使用活潑的金屬鋰,而是用了石油焦,這種碳材料一樣可以容納鋰離子。而斯坦利·威廷漢則被稱為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的創(chuàng)世之父,在2015年獲得湯姆森路透的化學引文桂冠獎。

      至此,鋰離子電池具有了當時其他電池無法比擬的機理優(yōu)勢——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并不依靠分解電極的化學反應,而是僅需鋰離子在負極和正極之間的來回流動。在實際使用中,鋰離子電池重量輕、耐用、價格相對低廉、壽命長,也有著相當巨大的優(yōu)勢。

      此后科研界和產業(yè)界的研究者共同努力,鋰離子電池終于在1991年首次進入市場,并逐步占領市場直至今天。

      可以說,沒有鋰離子電池,就沒有我們如今的移動互聯(lián)。

      [責任編輯:田志強]